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复习资料整理:感觉器官

成教365 2020-11-23 14:16:08
摘要

第一节视器

视器又称眼,由眼球及眼副器两部分组成。

一、眼球的组成

眼球位于眶内,其后部有视神经与脑相连。眼球略呈球形,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构成。

眼球壁由三层膜构成。

二、眼球壁各部的形态结构特点。

眼球壁由外向内依次由外膜、中膜和内膜三层组成。

(一) 外膜或纤维膜

外膜或纤维膜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具有保护眼球内容物的作用,可分为角膜和巩膜两部分。

1.角膜占外膜前1/6,透明无血管,屈度较大,弹性好,内含丰富神经末梢,故感觉灵敏。

2.巩膜占外膜后5/6,不透明,呈乳白色。其与角膜交界处深部有一环形小管称巩膜静脉窦,是房水回流的通道。巩膜的后极较厚,表面有许多小孔,通行血管、神经。

(二) 中膜(血管膜)

中膜又称血管膜,在外膜内面,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细胞,呈棕黑色。中膜又分为脉络膜、睫状体和虹膜。

1.脉络膜为中膜后部,位于巩膜的内面,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细胞,具有营养眼球内组织和吸收眼内散射光线的功能。

2.睫状体位于虹膜和脉络膜之间,是中膜最厚的部分。其前部有许多呈放射状排列的突起,称睫状突。睫状体内的平滑肌称睫状肌。此肌收缩与舒张,可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3.虹膜位于睫状体的前方。虹膜呈圆盘状,中央有一圆孔,称瞳孔。虹膜内含有两种排列方向不同的平滑肌:一种在瞳孔周围呈环行排列,称瞳孔括约肌,此肌收缩可缩小瞳孔;另一种呈放射状排列,称瞳孔开大肌,此肌收缩可开大瞳孔。在强光下或看近物时,瞳孔缩小,可以减少进入眼球的光线;在弱光下或看远物时,瞳孔开大,从而增加进入眼球的光线。

(三) 内膜或视网膜

视网膜可分为两部分:贴在虹膜和睫状体内面的部分无感光作用,称视网膜盲部;贴在脉络膜内面的部分有感光作用,称视网膜视部。在后部,相当于眼球后极偏鼻侧,可见一圆盘形隆起,称视神经盘,此处无感光作用,又称盲点。在盲点的颞侧约4毫米处有一黄色小区称黄斑,黄斑的中央凹陷称中央凹,是感光和辨色最敏锐的部位。

视网膜视部主要由三种神经元构成,由外向内依次为视细胞、双极细胞和节细胞。外界光线进入眼球投射到视网膜上,视细胞接受光的刺激,把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经双极细胞传到节细胞,再经视神经传人脑,产生视觉。

三、眼球的折光装置

眼球的折光装置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它们与角膜一样透明而无血管分布,具有折光作用,称为眼的折光装置。

(一) 房水

房水为无色透明液体,充满于眼房中。

(二) 晶状体

位于虹膜与玻璃体之间呈双凸透镜状,不含血管和神经,无色透明而有弹性。晶状体表面包有薄而透明的晶体囊,周缘借睫状小带连予睫状体。

晶状体的曲度可随睫状肌的舒缩而改变。当看近物时,睫状肌收缩,睫状小带松驰,晶状体由于本身的弹性而变厚,折光能力增强;当看远物时,睫状肌舒张,睫状小带被拉紧,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减弱,晶状体的上述调节可使所看物像恰好聚焦到视网膜上。老年人因晶状体弹性减弱,看近物时模糊,看远物时较清晰,俗称“老花眼”。因代谢和外伤等原因,晶状体发生混浊而影响视力,称白内障。

(三) 玻璃体

玻璃体是无色透明的胶状物,位于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除具有屈光作用外,尚有支撑视网膜的作用。若变得浑浊,可影响视力。若支撑减弱,可导致视网膜剥离。

四、眼的折光功能<o:p></o:p>

(一)眼的调节<o:p></o:p>

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包括晶状体的调节、瞳孔缩小和眼球会聚,其中最主要的是晶状体的调节。<o:p></o:p>

(二)眼的折光异常及其矫正<o:p></o:p>

1.近视眼<o:p></o:p>

多数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来自远方物体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然后光线又开始分散,到视网膜时是分散开的光点,导致物像模糊。矫正的方法是戴一个一定焦度的凹透镜。<o:p></o:p>

2.远视眼<o:p></o:p>

多数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短,使人眼的平行光线在到达视网膜时尚未聚焦,而在视网膜后聚焦(主焦点在视网膜后),形成一个模糊的像。矫正的方法是戴一<o:p></o:p>

个适应焦度的凸透镜。<o:p></o:p>

3.老视(老花)眼<o:p></o:p>

晶状体的弹性常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减弱或丧失,这时视近物时眼的调节能力减弱,虽然能看清远处物体。但视近物时模糊,称为老视(老花)眼。可用凸透镜矫正。<o:p></o:p>

4.散光<o:p></o:p>

散光是由于角膜表面各个方向上曲率半径不同,致使光线通过角膜后不能全部聚焦在视网膜上,引起物象变形和视物不清。矫正方法是佩戴柱面型透镜。二、眼的感光功能<o:p></o:p>

(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o:p></o:p>

有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两种。<o:p></o:p>

(二)视网膜的光化学反应<o:p></o:p>

视网膜的感光细胞中存在感光色素,当受到光刺激时,首先发生光化学反应,它是把光能转换成电信号的物质基础。<o:p></o:p>

三、暗适应、明适应、视力、视野的概念<o:p></o:p>

(一)暗适应<o:p></o:p>

从亮光处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清任何物体,经过一定时间.眼的视觉敏感度才逐渐增高,获得在暗处的视力的现象。称为暗适应。<o:p></o:p>

(二)明适应<o:p></o:p>

从暗处进入亮光处时,最初看不清物体,只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获得视觉的现象,称为明适应。<o:p></o:p>

(三)视力<o:p></o:p>

又称视敏度,指眼能识别物体两点问的最小距离。<o:p></o:p>

(四)视野<o:p></o:p>

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不动,这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称为视野。


第二节 听觉器官<o:p></o:p>

一、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o:p></o:p>

(一)气传导<o:p></o:p>

1.正常声波传导途径<o:p></o:p>

外耳一鼓膜一听骨链一卵圆窗一内耳耳蜗。<o:p></o:p>

2.当听骨链损坏时声波传导途径<o:p></o:p>

外耳→鼓膜→鼓室空气振动→圆窗→内耳耳蜗。<o:p></o:p>

(二)骨传导<o:p></o:p>

当外耳、中耳传音功能损伤时,声波将沿颅骨一耳蜗骨壁一内耳耳蜗传导。<o:p></o:p>

二、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o:p></o:p>

听觉是由耳、听神经和听觉中枢共同完成的。声波的振动通过传音系统——外耳和中耳的传递,引起内耳淋巴振动,使耳蜗螺旋器的毛细胞兴奋,将声能转变为神经冲动,经听神经传至大脑皮层颞叶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o:p></o:p>

三、前庭器官的主要功能<o:p></o:p>

前庭器官包括椭圆囊、球囊和三个不同方向的半规管。是机体对自身运动状态和头在空间位置的感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