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 China Academy of Art
  • 特色: 一本院校
  • 电话:0571-87164630
  • 地区:浙江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南山路218号
院校介绍
西湖涌金,清波粼粼,象山叠翠,白鹭点点。

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是国立艺术院。1928年,时任大学院长的蔡元培先生择址杭州西子湖畔,创立了第一所综合性的国立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揭开了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篇章。作为国内学科最完备、规模最齐整的第一所国立高等美术院校,中国美术学院在九十年的发展历史中,数迁其址,几易其名,从国立艺术院、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浙江美术学院到如今的中国美术学院。这个过程中,始终交叠着两条明晰的学术脉络,一条是以首任校长林风眠为代表的“中西融合”的思想,一条是以潘天寿为代表的“传统出新”的思想,他们以学术为公器,互相砥砺,并行不悖,营造了利于艺术锐意出新、人文健康发展的宽松环境,成为这所学校最为重要的传统和特征。

进入新世纪,中国美术学院校园更新,理念传承,学科拓展,院系重组,实现了学校历史上的跨越式发展,学院于2015年成功入选浙江省第一批重点建设高校,2016年获批成为浙江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共建高校,2017年,学院入选国家“双一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美术学学科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美术学被列为全国重点学科,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建筑学等4个学科被列为浙江省一流学科。中国美术学院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美术学、设计学获得A+评级,排名全国并列第一;艺术学理论获A-评级,排名全国并列第三;戏剧与影视学获B+评级,排名全国并列第六。目前学院设有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三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国美术学院高度重视文化传承创新与艺术教育的双重职责,致力打造视觉艺术东方学体系,打造具有东方文脉与方法特质的一流视觉艺术学科群,以“三育人”为核心,实施“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策略,设立专业基础教学部,实现“两段式”教学法,在专业内建构“实验室-工作室-研究所”融通的三环结构教学模式。开创性地完成了“五学科十+学院”学科结构改革。建立以“劳作上手、读书养心”和“人民之心、美美与共”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本、硕、博多层次的办学格局。

中国美术学院作为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单位,校园占地1000余亩,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地跨杭、沪两市,拥有南山、象山、张江三大校区,2003年建成的南山校区成就了水墨美院的现代演绎,2007年投入使用的象山校区则孕生了艺术家园的望境塑造,同时良渚新校区也正在筹建中。独具匠心的校园成为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新名片。现有在校学生9000余人,教职工约千人。

中国美术学院作为研究教学型大学,秉承“行健 居敬 会通 履远”的校训,倡导“多元互动 和而不同”的学术思想,营造“品学通 艺理通 古今通 中外通”的人才培养环境,培养具有基础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德艺双馨优秀人才,担负起引领中国当代美术发展方向的责任,遵循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成考介绍
中国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立足中国高等艺术教育核心现场的前沿阵地,以“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的重要窗口站位意识和行动策略来规划、设计和实施继续教育学院的工作目标与发展规划。根据国家现行政策和指导方针明晰职能,打造平台,充分发挥继续教育所具有的广泛性、基础性及高端前沿性特点,统筹学院内部和社会各行业专家群的优质资源最大化地服务社会需求、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中国美术学院的继续教育(原中国美术学院成人教育分院)开启于20世纪90年代,自1993年国家文化部批准成立中国美术学院成人教育部以来,历经中国美术学院成人教育分院、中国美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的几个不同发展阶段,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办学历程。在不同阶段的办学进程中,中国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始终依托中国美术学院最强大的学科资源优势和名家云集的高层次专家群,并以继续教育学院自身长期积淀丰厚的美术学、设计学、建筑学专业师资队伍,积极回应社会发展需求,对应国家发展战略,在教育理念的传承和更新与时代同步,积极拓展和完善继续教育学院的教学内涵建设与管理制度。

中国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在“十四五”的发展规划与教学重点是整合优质资源,建构一流机制。面向成人学历教育、教育教学单位人员、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社会各类求学人员等积极开展和推进教学与培训工作:打造“五个高地”,一个中心,(学历部、高研部、师训部、社会美育与公共教育部、夏季学院,社会美术水平考级中心),大力提升和彰显继续教育学院在新时代的担当与使命。

在转型并迈入稳定发展的中国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已逐步探索并建立起了一套适合我院实际情况的全新的管理与发展模式。在未来发展中,我们将依据学院的“多元互动、和而不同”的学术思想,努力营造“品学通、艺理通、古今通、中外通”的人才培养环境,我们将以更为开阔的视野博取众长,追求卓越,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学术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完善教学内容与方法,为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为我国教育发展战略提出的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做出我们的贡献。
考试报名
带 * 的为必填项,其他为选填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