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同时也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学校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学校坐落于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学校有文昌校区和南湖校区两个校区。
中国矿业大学始于英国福公司1909年创办的焦作路矿学堂。1931年,更名为私立焦作工学院。抗战爆发,1938年西迁陕西城固,与东北大学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北洋大学工学院联合组建国立西北工学院。抗战胜利后,几经辗转,于1949年9月迁回焦作原址。1949年12月,焦作工学院拨归燃料工业部领导。1950年3月,在天津建立了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中国矿业学院。1951年4月,学校从焦作搬迁至天津办学。1952年,北洋大学、唐山交大、清华大学的采矿系调整到中国矿业学院。1953年,学校迁至北京,改称北京矿业学院,成为北京学院路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文革”期间,学校迁至四川省合川县三汇坝镇,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1978年,学校开始搬迁至江苏徐州办学,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并在北京学院路原址设立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88年,学校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1997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改设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1998年,煤炭工业部撤销,学校划归国家煤炭工业局管理。2000年,学校又整体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2003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从中国矿业大学分离出去,命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至此,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成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办学实体。2004年,学校成为全国正式拥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2006 年成为“985 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成为“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伴随着历史的风雨,历经时代的沧桑,中国矿业大学与中国工业化进程同步发展,与人民共和国一起成长,100多年来,历经14次搬迁、12次易名,历经艰辛,颠沛流离,却依然薪火相传,弦歌不辍。在旧中国,学校把“教育英才,备物质建设之先锋;从事研究,求吾国学术之独立”作为历史责任。在新时代,学校把“开发矿业、开采光明、建设祖国、造福人类”作为神圣使命。经过一代又一代矿大人的努力奋斗,铸就了中国煤炭高等教育的一流品牌和独特的精神文化品格,形成了“好学力行、求是创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校园精神,“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的办学理念,“勤奋、求实、进取、奉献”的优良校风。
学校建设与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毛泽东同志“开发矿业”的题词曾激励着一代代矿大人为事业不懈奋斗;邓小平同志亲笔批示指引学校在改革开放中走上中兴之路;江泽民同志来校视察学校科研工作并为我校建校90周年题词;胡锦涛同志为我校建校100周年发来贺信;习近平同志出席了我校与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签署两校教育与科技合作协议;贾庆林同志作为国家政协主席出席我校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合办的旅游孔子学院揭牌仪式。陈至立、周济、袁贵仁、陈宝生、陈希、翁铁慧等教育部历任领导也一直关心学校事业发展。
中国矿业大学作为当今全国唯一以矿业命名的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在上级主管部门、煤炭能源行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通过长期发展和建设,已经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以矿业为特色,理工文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和多科性大学的基本格局。在煤炭能源的勘探、开发、利用,资源、环境和生产相关的矿建、安全、测绘、机械、信息技术、生态恢复、管理工程等领域形成了优势品牌和鲜明特色。学校设有22个学院,另有徐海学院和银川学院等两个独立学院。
学校现有63个本科专业,3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十三五”省重点学科、6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在教育部2017年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被评为A+,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学科被评为A-。工程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化学、数学、环境与生态学和计算机科学7个学科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前1%,其中工程学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各类教职工3100多人。在1977余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419人,副教授793人;博士生导师435名,硕士生导师1009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80%。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4个、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6个。拥有14名两院院士(含外聘),9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6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4人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9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24人入选其他国家重点人才项目,5人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获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12人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1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3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5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4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9人获孙越崎能源大奖,13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3人获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7人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
学校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本,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成果丰硕。学校以孙越崎学院为载体,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为拔尖人才培养、个性化教育建立绿色通道。建校以来,先后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33万余名毕业生,他们当中许多人已成长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及行业发展的科技精英、管理骨干和领军人物。2002年以来,学校先后获8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建成1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部教材入选“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拥有14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和3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拥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仿真模拟实验教学中心和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学校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高校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建设了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和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先后有16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和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及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江苏省创业教育示范校,2012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称号。目前全校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3900余人,各类硕士、博士研究生13000余人,留学生660余人。
围绕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和国家及行业的战略需求,学校致力于科学研究,提升学校的创新能力,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十二五”以来,共承担包括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46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922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5项,获奖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人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28项;授权国内专利8763件(其中发明专利3661件),授权境外发明专利538件。研究与发展经费快速增长,目前年均到账科研经费超过5亿元。学校建设了完备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2个其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含研究基地),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组建了低碳能源研究院、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可持续能源研究院、能源资源战略发展研究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5个直属科研机构,建成了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学校图书馆拥有藏书287余万册,数字图书789万册。数字化校园建设不断向前推进。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矿业安全博物馆)每年接待社会各界的参观者14000多人。
学校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服务行业人才培养、科技进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以校董事会为平台大力推进社会服务,校董事会成员单位发展到121家,全面合作单位达到78家,与8个地级市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14家国有大型企业共建了研究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被评为江苏省唯一的“A类(优秀)国家大学科技园”称号;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被誉为“中德科技合作的典范”。学校承担了国家安监总局“十二五”期间万名煤矿总工程师培训任务,在煤炭行业影响力显著提升。
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推进国际化办学。目前,学校同25所世界排名前200强的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创新高等教育国际协同模式,成立了国际学院,建设了中澳矿业研究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联合10多所国外知名高水平大学发起成立了“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在澳大利亚格林菲斯大学创办了“旅游孔子学院”。多次成功举办了国际矿业科学与技术大会、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学术年会等国际性学术会议,学术交流日益活跃。
源深流自远,行健天同功。中国矿业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新时代的奋斗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把我校建成能源资源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目前,中国矿业大学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校师生员工正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创新的工作举措,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实现科学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中国矿业大学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 特色: 211工程 双一流
- 电话:0516-83591555
- 地区:江苏
-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大学路1号
院校介绍
成考介绍
中国矿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育培训中心是学校实施全日制应用型本科教育、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和各类非学历培训教育的管理部门和办学实体,是中国矿业大学服务社会、为煤炭行业及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平台。
办学条件优良,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深化改革,规范管理,加强对外合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依托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完备的办学设施,为满足社会各类人员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开设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业余、函授和网络远程继续教育)及自学考试助学专业(特色自考) ,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办学体系。现有学生15000余人,为社会培养了各类人才10万余人,尤其是近几届的毕业生更是誉满社会,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面向煤炭行业和地方经济,为企业和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学院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不断致力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模式等改革,建有一批高质量、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突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积极构建应用型教育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升,受到了广大煤炭企业的高度肯定。
充分发挥学校学科特色优势,依托优质教学资源,以及“全国安全生产培训一级资质机构”,积极开展各种行业、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认真实施煤炭能源领域高端人才培训,积极探索面向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安监教育,着力打造安全生产监察监管课程体系,形成了独特的“金字”培训品牌,受到了委托单位的好评。
办学取得了一系列成绩:1997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评估优秀学校”(在全国1000多所高校中仅评出49所);1997年、2002年先后两次被江苏省高校招生委员会评为“江苏省成人高校招生先进集体”;2001年和2003年,先后两次被评为“江苏省高等
教育自学考试先进社会助学组织”;2002年成为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九所自学考试助学专业(特色自考)主考学校之一; 2009年《煤炭行业应用型紧缺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1年12月被教育部授予首批50所“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2011年12月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100所“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建设高校”;2012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2006年在教育部召开的全国成人高校招生统考20周年纪念大会上,代表全国高校作了“立足行业,面向地方,办有特色的成人教育”的主题发言;2012年10月,在教育部召开的“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上,作为大会遴选出的4所发言高校之一,作了“行业继续教育体制、机制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典型发言,得到了教育部鲁昕副部长的肯定;2013年“校企协同共建企业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培养煤炭企业‘乌金蓝领精英’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获江苏省教改研究立项,并于2015年9月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研究成果突出,人才培养模式有创新;2015年12月,江苏省教育厅召开全省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工作推进会,矿大作为本次大会遴选出的5所高校之一,做了“创新继续教育体制、机制,多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典型发言。
积极服务煤炭行业,取得了多项荣誉:2004年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评为“全国煤炭教育先进单位”;2009年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授予“全国煤炭行业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网突出贡献奖”;2010年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评为“全国煤炭行业人力资源工作先进单位”;2015年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评为“全国煤炭行业教育培训基地”;2016年被中国煤炭教育协会评为“全国煤炭成人教育先进集体”。
面向未来,继续教育学院、教育培训中心将进一步解放思想,以饱满的热情、进取的精神、开放的态度、严谨的作风,促进职业与继续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全面协调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类急需的专门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做出新的贡献!
办学条件优良,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深化改革,规范管理,加强对外合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依托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完备的办学设施,为满足社会各类人员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开设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业余、函授和网络远程继续教育)及自学考试助学专业(特色自考) ,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办学体系。现有学生15000余人,为社会培养了各类人才10万余人,尤其是近几届的毕业生更是誉满社会,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面向煤炭行业和地方经济,为企业和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学院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不断致力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模式等改革,建有一批高质量、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突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积极构建应用型教育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升,受到了广大煤炭企业的高度肯定。
充分发挥学校学科特色优势,依托优质教学资源,以及“全国安全生产培训一级资质机构”,积极开展各种行业、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认真实施煤炭能源领域高端人才培训,积极探索面向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安监教育,着力打造安全生产监察监管课程体系,形成了独特的“金字”培训品牌,受到了委托单位的好评。
办学取得了一系列成绩:1997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评估优秀学校”(在全国1000多所高校中仅评出49所);1997年、2002年先后两次被江苏省高校招生委员会评为“江苏省成人高校招生先进集体”;2001年和2003年,先后两次被评为“江苏省高等
教育自学考试先进社会助学组织”;2002年成为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九所自学考试助学专业(特色自考)主考学校之一; 2009年《煤炭行业应用型紧缺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1年12月被教育部授予首批50所“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2011年12月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100所“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建设高校”;2012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2006年在教育部召开的全国成人高校招生统考20周年纪念大会上,代表全国高校作了“立足行业,面向地方,办有特色的成人教育”的主题发言;2012年10月,在教育部召开的“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上,作为大会遴选出的4所发言高校之一,作了“行业继续教育体制、机制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典型发言,得到了教育部鲁昕副部长的肯定;2013年“校企协同共建企业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培养煤炭企业‘乌金蓝领精英’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获江苏省教改研究立项,并于2015年9月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研究成果突出,人才培养模式有创新;2015年12月,江苏省教育厅召开全省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工作推进会,矿大作为本次大会遴选出的5所高校之一,做了“创新继续教育体制、机制,多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典型发言。
积极服务煤炭行业,取得了多项荣誉:2004年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评为“全国煤炭教育先进单位”;2009年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授予“全国煤炭行业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网突出贡献奖”;2010年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评为“全国煤炭行业人力资源工作先进单位”;2015年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评为“全国煤炭行业教育培训基地”;2016年被中国煤炭教育协会评为“全国煤炭成人教育先进集体”。
面向未来,继续教育学院、教育培训中心将进一步解放思想,以饱满的热情、进取的精神、开放的态度、严谨的作风,促进职业与继续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全面协调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类急需的专门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做出新的贡献!
考试报名
带 * 的为必填项,其他为选填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