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始建于1951年,建有城阳、平度、莱阳、蓝谷四个校区和胶州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学校总占地面积522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110余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6.07亿元。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铸就了“厚德、博学、笃行、致远”的校训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形成了“矢志三农、勤奋求实,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被评
为“山东特色名校工程”首批立项重点建设大学,被列为山东省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价值追求高尚、专业精神执着、作风严谨扎实、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强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多层次办学格局。学校拥有农、工、理、经、管、文、艺、法等8个学科门类,设有25个教学院部,78个本科专业,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00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833人,获得博士学位1139人。学校拥有双聘两院院士7人、教育部“长江学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才20人、山东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2人、泰山学者系列人才24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3人、山东智库高端人才3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1人、山东省优秀教师5人、山东省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7人、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61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团队7个。
学校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学科位居ESI全球排名前1%。水产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含草学)为山东省一流学科。学校建有山东省重点学科8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研发与培训基地)9个,省部级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工程实验室等)29个,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厅级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科技合作基地等)35个。获批3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1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7个,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试点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13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2个。
学校坚持围绕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设立研究课题,面向生产实际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1978年以来,累计获得214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其中12项国家级科技奖励、32项省部级成果一等奖,获奖数量和层次在山东省属高校位居前列。20世纪70—90年代,连续首创全国北方小麦、夏玉米、旱地小麦大面积亩产超千斤栽培理论与技术,夏花生大面积超800斤栽培理论与技术,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粮食和油料作物增产、促进畜牧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新世纪以来,在植物遗传育种、动物遗传与品种改良、现代农业装备研发、生物制药技术、三农政策研究、现代传媒技术研发等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十二五以来,年度科研经费一直保持在1亿元以上,2011-2019年科研活动总经费达21.4亿元,在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中国高校科技经费排名中,我校排名全国高校第161位,列山东省属高校第5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计371项,居于山东省属高校前列。
学校积极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社会服务成果显著。成立我国第一家合作社学院。学校服务区域实现山东省全覆盖,并延伸到新疆、海南等20个省市自治区,与56个市(县、区)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高质量建设了57处示范基地和10处区域研究院,在500余家企业和合作社建立分布式服务站和专家工作站。 2016、2017连续两年获青岛市技术转移机构年度考核第1名。学校多次被评为山东省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先进单位。探索构建了科技特派员社会服务的“1+5”青农模式,2019年学校作为山东省唯一高校类科技特派员组织实施单位受到科技部通报表扬。
学校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后荣获全国、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德育评估优秀高校、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学校坚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培育和打造了“网络文化节”“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微电影节”“国旗护卫队”等一批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校园文化品牌,被评为“青岛市文明校园”“山东省第二届省级文明校园”。
坚持“学术性、高端化、国际化”办学之路。以与高水平大学合作为主线、以硕博士项目群建设为龙头、以中外合作办学工作为突破、以培育外专引智团队为重点、以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依托、以“一带一路”交流为特色、以管理工作创新为支撑,构建了青岛农大特色的“127”国际化发展模式。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英国皇家农业大学、韩国首尔大学、加拿大UBC大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是山东省最早接收外国留学生的省属高校之一。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签署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与美国、韩国、日本、泰国、新西兰等国家的20多所合作院校开展本升硕项目,与与英国皇家农业大学签署本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协议;建立了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中外合作办学和联合培养的完整体系。
院校介绍
成考介绍
续教育学院是学校继续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门和办学单位,主要开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培训及自学考试业务,设有办公室、学历教育中心、培训中心三个科室。继续教育是学校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40余年发展历程中,学校继续教育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学校学科与人才优势为依托,不断探索继续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模式,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积极推进优质资源建设,稳步发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已累计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10万余人,为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中,学院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开展“网络+面授”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加大信息化与网络课程建设力度,不断促进内涵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升。现开设高起本、专升本、高起专3个层次50个专业,在校生12000余人,建有1个省级品牌专业,有省级特色或数字化课程13门。
在培训业务中,设有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农业部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山东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山东省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承训高校、青岛市干部教育培训基地、青岛市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人才培训基地等多个不同层次类别的基地。已累计培训各类人才5万余人次,涉及培训类型上百种,培训范围覆盖山东,并延伸到了新疆、河南、云南、宁夏、辽宁、贵州、浙江、江苏、甘肃等十余个省份,形成了理念先进、具有农大特色的“一二三四五六”培训管理模式,培育了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脱贫攻坚培训、基层农技推广培训、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等若干品牌项目,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新旧动能转换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做出了积极贡献,成为学校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
学院强化服务地方发展的理念,积极承担各类社会考试任务。现设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考点、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点、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考点、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考点、全国(省)职业资格统考考点、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现场专业人员考试考点等8个各级各类考点,年参考5万余人次,形成了一套组织规范、管理科学的考试管理模式。
学院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青岛市委组织部、高青党校联合开展农村和城市社区基层干部学历教育培养项目,构建了“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形成了校地融合发展的合作办学新模式。截至目前,已累计为两地培养1500余名“用得上、留得住、接地气”的本土干部,有效改善和提高了两地农村基层干部的知识结构与业务能力,为扎实推进地方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迈出继续教育服务理念革新的新步伐。
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中,学院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开展“网络+面授”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加大信息化与网络课程建设力度,不断促进内涵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升。现开设高起本、专升本、高起专3个层次50个专业,在校生12000余人,建有1个省级品牌专业,有省级特色或数字化课程13门。
在培训业务中,设有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农业部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山东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山东省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承训高校、青岛市干部教育培训基地、青岛市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人才培训基地等多个不同层次类别的基地。已累计培训各类人才5万余人次,涉及培训类型上百种,培训范围覆盖山东,并延伸到了新疆、河南、云南、宁夏、辽宁、贵州、浙江、江苏、甘肃等十余个省份,形成了理念先进、具有农大特色的“一二三四五六”培训管理模式,培育了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脱贫攻坚培训、基层农技推广培训、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等若干品牌项目,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新旧动能转换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做出了积极贡献,成为学校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
学院强化服务地方发展的理念,积极承担各类社会考试任务。现设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考点、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点、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考点、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考点、全国(省)职业资格统考考点、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现场专业人员考试考点等8个各级各类考点,年参考5万余人次,形成了一套组织规范、管理科学的考试管理模式。
学院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青岛市委组织部、高青党校联合开展农村和城市社区基层干部学历教育培养项目,构建了“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形成了校地融合发展的合作办学新模式。截至目前,已累计为两地培养1500余名“用得上、留得住、接地气”的本土干部,有效改善和提高了两地农村基层干部的知识结构与业务能力,为扎实推进地方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迈出继续教育服务理念革新的新步伐。
考试报名
带 * 的为必填项,其他为选填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