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学院地处三晋文脉聚集地——有着 2500 年建城史的三晋古都——山西省省会太原。学院地理位置优越,新校区位于山西省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北接武宿保税区,南邻潇河产业园区,西连山西国际物联网产业园区,东承晋中开发区,信息畅达、交通便利。
太原学院前身为太原大学。2002年12月,原太原大学、太原师范学校、太原市教育学院合并为新的太原大学。2013 年 4 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综合类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太原学院。学院实行省市共管、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
太原学院的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 1905 年成立的“山西官立师范学堂”、1910 年成立的“山西省立女子师范学堂”和 1919 年成立的“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这几所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人才的摇篮”“革命的熔炉”。老一辈革命家高君宇、薄一波、徐向前、彭真、程子华、李雪峰、石评梅等曾在此就读,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过卓越贡献,其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一直影响着学院的成长。
升本以来,学院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应用能力突出、创新能力较强,作风朴实、积极进取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学院办学条件优越,现有占地面积1663亩,由汾东校区、滨河校区、府东校区三个校区组成。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1.2亿元,馆藏纸质图书 149万余册,电子图书 41万余册。学院现有教职工1114人,自有专任教师 781 人,其中“优秀人民艺术家”1 人,山西省教学名师2人、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教授 22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的教师 281 名。博士、硕士占自有专任教师比例 85%。
学院学科分布合理,专业设置科学。学科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农学、教育学八个学科门类,本科专业 37 个。学院设有 13 个教学系、2 个教学部(思想政治教育部、公共体育教学部)、2 个教学中心(公共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和 1 个继续教育学院。学院面向全国 20 多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在校学生人数 16860 人。
学院注重科研强校,积极承揽各类科研项目。近年来,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370 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 300 项,出版各类专著(译著)129部。
学院重视对外合作交流。现已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加拿大菲莎河谷大学、泰国西那瓦大学等院校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在学生培养、师资交流、学术科研等方面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进入新时代,太原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紧跟山西转型发展蹚新路步伐,积极推进“三个调整优化”,为区域产业发展和地方转型服务。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以工为主、城市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院校介绍
成考介绍
太原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街2号,太原学院府东校区。太原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依托太原学院学科优势和丰富的办学资源, 以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为指导思想,以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面向社会开展多种形式和层次的高等成人学历教育及非学历教育,积极与太原市各企业合作,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具有函授、业余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和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等学历教育。重点开展以太原市教育系统干部教师培训为主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多年来为太原市教育系统培训干部教师两万余名。
目前,学院有教职工18人,其中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3人, 太原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将积极进取,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加强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学院践行“依法办学、服务社会、突出特色、示范引领”的办学宗旨,按照“稳中求进、进中求新、新中求变、变中有为”的工作总基调,汇聚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利用先进的远程教育平台,构建高效的支持保障体系,加强管理与办学模式改革,坚持创新发展、内涵发展、质量发展,努力打造社会应用型的继续教育。
在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要求中,准确定位,主动担当,再作贡献。
目前,学院有教职工18人,其中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3人, 太原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将积极进取,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加强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学院践行“依法办学、服务社会、突出特色、示范引领”的办学宗旨,按照“稳中求进、进中求新、新中求变、变中有为”的工作总基调,汇聚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利用先进的远程教育平台,构建高效的支持保障体系,加强管理与办学模式改革,坚持创新发展、内涵发展、质量发展,努力打造社会应用型的继续教育。
在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要求中,准确定位,主动担当,再作贡献。
考试报名
带 * 的为必填项,其他为选填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