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7年,厦门大学入选国家公布的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
建校以来,学校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大学。建校迄今,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40多万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60多人。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以及29个学院和15个研究院,形成了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管理科学、艺术科学、医学科学等学科门类在内的完备学科体系。学校现有1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拥有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拥有32个博士后流动站;3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交叉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学科授权类别,28个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授权类别。2017年,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5个学科入选国家公布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70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91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8%(下同),拥有博士学位的2289人,占84.5%。学校共有两院院士22人(含双聘院士9人),文科资深教授2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18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10人次,“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4人、青年学者1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3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5人、教学名师1人、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1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4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5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3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1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8个、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40000余人(含外国学历留学生1208人),其中本科生20277人、硕士研究生16562人、博士研究生4297人,本研比约为1:1。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IQA)入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所发起的“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优秀原则和创新实践研究典型案例”,是中国也是东亚地区唯一入选高校。学校获第六、七、八届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5项。3个专业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11专业(13个项目)入选国家卓越教育计划;24个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专业入选首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9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15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个项目入选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0门课程入选教育部精品资源共享课、10门课程入选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课程入选国家级双语示范性课程。现有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6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6位教师入选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厦大毕业生是最受社会欢迎的群体之一,年均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学校坚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入选教育部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首批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牵头发起成立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获“国创计划十周年”最佳组织奖、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优秀组织奖。2018年,学校成功承办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大赛中取得6金2银的成绩,获大赛全国总决赛亚军,获评“先进集体奖”,金奖数和获奖总数全国第一。
学校设有20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牵头单位),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研究院1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福建省内仅有的两个经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近五年,学校自然科学科研实力大幅提升,在《科学》《自然》《细胞》及其子刊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10篇;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3人获“全国创新争先奖”,3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3项成果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学校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实力雄厚,近五年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1项,教育部哲社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8项;16项成果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其中一等奖1项;厦门大学在台湾研究、南洋研究、高教研究、经济研究、会计研究、南海研究等领域已经形成自身特色,实力居国内高校前列。
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深入开展,已与境外240多所高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与近50所世界排名前200名的高校开展实质性交流合作。积极参与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已与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等地区的大学合作建立了15所孔子学院,并获批建设“孔子学院院长学院”。在对台交流方面,学校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难以替代的人文优势,已成为台湾研究的重镇和两岸学术、文化交流的前沿。2014年7月,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奠基,成为中国首个在海外建设独立校园的大学,被中央媒体誉为镶嵌在“一带一路”上的一颗明珠;2016年2月,分校举行首批新生开学典礼;分校现已开设16个专业,有在校生5000余人、教职员工360余人,分校专任教师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80%以上。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厦门大学成功举办“美好青春我做主”艾滋病防治宣传校园行——走进厦门大学活动与第二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女童和妇女教育奖颁奖仪式,展示中国形象、福建成就、厦门魅力、厦大风采,受到各方高度肯定。
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设备和公共服务体系。目前学校占地8200多亩,其中思明校区2600多亩、漳州校区1000多亩、翔安校区3600多亩、马来西亚分校约90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220多万平方米。学校拥有纸质图书馆藏450万册、电子图书717万册,固定资产总值122亿元,仪器设备总值42亿元。校园高速信息网络建设的规模、水平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成为CERNET2的核心节点之一。厦大校园依山傍海、风光秀丽,已成为公认的环境最优美的中国大学校园之一。
中共厦门大学第十一次代表大会进一步深化了厦门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在建校百年之际,全面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新中国成立百年之际,跃居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目前,厦门大学正昂首阔步朝着既定的奋斗目标迈进。
院校介绍
成考介绍
厦门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是厦门大学组织实施在职继续教育的专门办学机构,是我校开展网络学历教育、高端培训和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单位。学院依托厦门大学雄厚的师资团队、教学力量和科研成果,围绕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目标,坚持致力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学院坚持依法办学,注重质量、结构、品牌、效益均衡发展,已形成了多种办学形式、多种培养层次、多种专业设置、多种培养对象的综合办学体系,与我校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形成了相互补充、彼此促进的办学格局,成为厦门大学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据不完全统计,1981年以来,学历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共为社会培养164594名毕业生。
厦门大学的继续教育历史悠久,始终坚守家国情怀,秉承“知无央、爱无疆”的大爱精神,建校初期便将积极服务社会融于办学理念。
近年来,学院稳步推进网络学历教育、非学历高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学院拥有一支训练有素、专业化的服务团队,致力于成为继续教育领域的专家,推广并践行终身学习理念。通过不断创新管理和办学模式,凭借规范有序的管理和热情周到的服务,学院办学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院严格按照教育部“积极发展、规范管理”的要求积极稳妥地开展网络学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我院网络教育技术上采用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创新技术服务,提高效率;教学上采用网上课件教学、线上辅导等方式,并配有在线测试、在线答疑、在线讨论,学习方式灵活便捷,保障随时随地学习;实行学年学分制,较好地适应了在职人员的学习需求。学院重视创新开展远程教学和管理服务工作,注重师生、生生互动,大力开展学风建设,全面促进在线学习的有效发生。根据社会需求及学校学科优势,我院网络教育目前开设专升本学历层次,覆盖法、经、管、理、工等多个学科门类的多个专业。我院与专门从事网络教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合作,在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设立校外学习中心66个,为参加我校网络教育的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支持服务,现有在籍生26082人。
近年来,学院不断推进培训的品牌化建设工作,通过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严把“质量、服务”关,致力于打造知名的高端培训课程,已建立了有特色、高质量的多种课程模块和灵活多样的授课模式。本着“传播先进文化,全面提升干部素质能力”的宗旨,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不断推进量身定制的内训项目以及有特色的的公开项目发展。通过聘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联袂授课,采取课堂讲座、小组讨论、案例研修、视频教学、实地考察等多种学习方式,培训效果得到学员的高度肯定。从2005年至2019年,已培训干部67800人次。
学院设有资源与技术中心,承担学院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工作,提供技术保障服务及学习资源建设技术服务。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继续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继续教育信息化是建设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支撑”。学院于2019年获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推荐,作为“2019-2020年度福建省专业技术人员公共课网络培训施训机构”开始承接全省专业技术人员公共课网络培训任务,由本中心负责组织开展在线培训业务。目前,正稳步着手开拓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项目,打造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的服务平台。
当前,厦门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正处在发展壮大的新阶段,学院将继续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办好网络教育、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精神,紧密结合厦门大学两个“一百年”的发展目标和“双一流”建设的部署,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加强理论研究,努力探索与我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相适应的继续教育办学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做出积极贡献。
厦门大学的继续教育历史悠久,始终坚守家国情怀,秉承“知无央、爱无疆”的大爱精神,建校初期便将积极服务社会融于办学理念。
近年来,学院稳步推进网络学历教育、非学历高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学院拥有一支训练有素、专业化的服务团队,致力于成为继续教育领域的专家,推广并践行终身学习理念。通过不断创新管理和办学模式,凭借规范有序的管理和热情周到的服务,学院办学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院严格按照教育部“积极发展、规范管理”的要求积极稳妥地开展网络学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我院网络教育技术上采用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创新技术服务,提高效率;教学上采用网上课件教学、线上辅导等方式,并配有在线测试、在线答疑、在线讨论,学习方式灵活便捷,保障随时随地学习;实行学年学分制,较好地适应了在职人员的学习需求。学院重视创新开展远程教学和管理服务工作,注重师生、生生互动,大力开展学风建设,全面促进在线学习的有效发生。根据社会需求及学校学科优势,我院网络教育目前开设专升本学历层次,覆盖法、经、管、理、工等多个学科门类的多个专业。我院与专门从事网络教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合作,在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设立校外学习中心66个,为参加我校网络教育的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支持服务,现有在籍生26082人。
近年来,学院不断推进培训的品牌化建设工作,通过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严把“质量、服务”关,致力于打造知名的高端培训课程,已建立了有特色、高质量的多种课程模块和灵活多样的授课模式。本着“传播先进文化,全面提升干部素质能力”的宗旨,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不断推进量身定制的内训项目以及有特色的的公开项目发展。通过聘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联袂授课,采取课堂讲座、小组讨论、案例研修、视频教学、实地考察等多种学习方式,培训效果得到学员的高度肯定。从2005年至2019年,已培训干部67800人次。
学院设有资源与技术中心,承担学院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工作,提供技术保障服务及学习资源建设技术服务。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继续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继续教育信息化是建设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支撑”。学院于2019年获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推荐,作为“2019-2020年度福建省专业技术人员公共课网络培训施训机构”开始承接全省专业技术人员公共课网络培训任务,由本中心负责组织开展在线培训业务。目前,正稳步着手开拓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项目,打造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的服务平台。
当前,厦门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正处在发展壮大的新阶段,学院将继续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办好网络教育、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精神,紧密结合厦门大学两个“一百年”的发展目标和“双一流”建设的部署,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加强理论研究,努力探索与我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相适应的继续教育办学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做出积极贡献。
考试报名
带 * 的为必填项,其他为选填项
*
*